1956年7月21日,史卡拉出生於捷克黑布鎮(Cheb),這座波西米亞的古城與德國接壤,城裡有許多哥德式、文藝復興時期和巴洛克風格的建築,它是大建築師巴爾塔札‧諾伊曼(Balthasar Neumann)出生之地,也是歷史學家席勒(Friedrich Schiller)寫作《華倫斯坦》三部曲歷史小說之處。得天獨厚的歷史風華和優美風光, 對史卡拉的審美意趣和性情,有著深遠的影響。
藝術家心中的記憶,是他所有創作的靈魂,家庭背景則為史卡拉的藝術發展,鋪就了平順之路。史卡拉的父親曾在摩瑟水晶擔任繪畫和雕刻工作坊主管多年,母親亦任職於摩瑟水晶工坊,家學淵源似乎注定了史卡拉此生與雕刻的深厚緣分。1971年,史卡拉進入培育最多捷克當代水晶藝術家的 Zelezny Brod藝術學校就讀,百年來,這座藝術殿堂孕育出深厚的水晶文化與工藝產業。在Miroslav Platek等教授的指導下,史卡拉以水晶為素材,精研切割、研磨、拋光等技法,他透過幾何和曲線的形式,讓光影如舞蹈般在作品內迴旋流轉,活潑而不失沉靜的內蘊,讓他在學生時代即展露鋒芒。
學校畢業後,他加入摩瑟水晶擔任雕刻師,並與賀魯貝克一同師承大師伊旺‧查魯帕克(Ivan Chalupka)。在他的創作生涯裡,他曾經成功地演繹由藝術家Lubos Metelak所設計的作品,此一經驗,促使他內在的自我期許日漸萌芽。1987年,史卡拉接管雕刻工作坊,開始接觸更高難度的作品,這些作品或臨摹文藝復興時期的經典藝術,或根據波提且利、杜勒、慕夏等大師的畫作來雕刻。在他用心的詮釋下,不僅將《三女神》《大海奇蹟》等作品的神髓掌握得絲絲入扣,更透過他絕佳的雕刻技藝,把二度空間的畫作,完美地延伸為三度空間的奇妙世界。
不斷地自我挑戰,攀越創作的高峰
於是在1996-1997年這段期間,他著手進行三件意義非凡的雕刻,它們分別是《洪水》、《諾亞方舟》和《神蹟》。初次見到這幾件作品的人,莫不被它們栩栩如生的畫面所吸引,在光影的映照下,仿若真跡的雕刻更傳達出一種深刻的張力,似乎當年多雷創作這些畫作時的情感和意念,也隨著光影的舞動流瀉而出。他曾於1984年布拉格的「摩瑟藝術水晶展」和1986年「溫哥華世界博覽會」展出他的作品;1992年參加澳洲雪梨展出,以及在美國各大城市,如紐約、費城、亞特蘭大、休士頓、達拉斯、洛杉磯和舊金山等地展出。尤其是在金碧輝煌的比佛利山莊Geary's水晶珠寶店中,現場雕刻1957年由康士坦丁‧哈柏二世設計的水晶盤那次,引起極大的轟動。
藝術是最深層的情感引導界體,史卡拉的天份和努力,不僅為我們帶來世界上最美麗的東西,也豐富了水晶藝術雕刻的收藏。我們深切期待,不久的將來,他會帶給我們更多的美麗經驗和感動。 |